方巾气_方巾气的含义_方巾气的意思_方巾气组词
拼音与注音
“方巾气”的拼音是 fāng jīn qì,注音是 ㄈㄤ ㄐ一ㄣ ㄑ一ˋ。繁体字写作“方巾氣”。
基本解释
“方巾气”这个词源自明代,原本指的是书生们日常所戴的方形——方巾。后来,“方巾气”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形容词,用来描述那些思想和行为方式显得迂腐、拘谨、缺乏灵活性的人,尤其是那些过于拘泥于传统礼教或学术规范的人。这种气质往往给人一种呆板、守旧的感觉。
近义词与反义词
“方巾气”的近义词包括“头巾气”、“道学气”和“学究气”。这些词语都指向那种过分重视规矩、形式,缺乏创新和自由的思想状态。而其反义词可以是“现代感”或“开放性”,了一种更加灵活、自由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。
组词与造句
“方巾气”作为一个形容词,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,形成新的短语或句子。例如: - 迂腐的方巾气:他总是以一种迂腐的方巾气对待问题,缺乏变通。 - 方巾气的学究:这位教授的方巾气让人感到厌烦,他总是在课堂上强调那些过时的理论。 - 打破方巾气:我们需要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来打破这种方巾气的束缚。 - 方巾气的束缚:长期处于方巾气的束缚下,使得他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狭窄。 - 摆脱方巾气: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,我们必须努力摆脱那种方巾气的思维模式。
相关词语
与“方巾气”相关的词语包括“道学气”、“学究气”、“迂腐”等。这些词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过于拘泥于传统、缺乏创新精神的行为或态度。例如: - 道学气:道学气是指那些过分强调道德规范,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风气。 - 学究气:学究气则侧重于那些过分追求学术知识,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人。 - 迂腐:迂腐则是指那些思想僵化、不接受新事物的状态,与方巾气有相似之处。
引用与例句
鲁迅在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招贴即扯》中曾提到:“和袁中郎同时活在中国的,无锡有一个顾宪成,他的著作,开口‘圣人’,闭口‘吾儒’,真是满纸‘方巾气’。”生动地描绘了顾宪成作品中那种过分拘泥于传统礼教的特点,突显出“方巾气”的特征。聂绀弩也在《谈<野叟曝言>》中评论道:“方巾气,无论林先生有什么独特的解释,我们把它想为三家村迂夫子的腐气、俗气之类,该不会错得很远。”这进一步说明了“方巾气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。 “方巾气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面貌,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某些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。通过对“方巾气”的深入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,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
近音词
虽然“方巾气”没有直接的近音词,但与其发音相近的一些词语可能包括“方巾”、“方巾帽”等,它们与“方巾气”有着密切的联系。